刚才在思考写一个ppt,然后留下一些辅料,给大家分享出来。
(1)dos时代的爽:1981-1995
一、dbase:一体化,前中后端都搞定
【资料图】
1、后端-数据层:数据库系统(dbase本质其实是个单机数据库系统)
2、中间-逻辑层:逻辑编程语言、数据库存取sql编程语言
3、前端-ui层:ui控件
二、大连雅奇mis:代码框架生成工具
常见企业管理软件模板,根据向导配置,自动生成代码框架,在生成好的代码框架基础上修修改改,很快就能做出一套增删改查的系统
(2)windows时代的爽:1991-2001
一、pb:一体化,前中后端都搞定
1、后端-数据层:方便的odbc连接器
2、中间-逻辑层:pb编程语言更针对编写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
3、前端-ui层:一个datawindow控件搞定查询/过滤/排序/导出,一个report控件搞定普通报表/交叉报表/多维多层报表的展示/打印/导出
二、delphi:一体化,前中后端都搞定
1、后端-数据层:方便的ado连接器
2、中间-逻辑层:比pb更适合多种应用编写(从企业管理软件到通用应用软件,甚至系统软件)
3、前端-ui层:比pb更开放更丰富多彩的的grid表格控件生态,比pb更开放更丰富多彩的report控件生态
当年微软推dna-dcom组件架构,而delphi是最积极拥抱dcom的,所有delphi凭借比pb更开放、更拥抱dcom技术热点而后来居上。(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dcom这个技术热点其实实用价值不高,刚性应用场景并不多,但是类似技术,如ejb-soa-微服务技术,却仍然重复地走这条路)
(3)web时代和app时代的不爽:2001-2021
这两个时代整整流行了20年还多,一直不爽:
1、一门编程语言无法包打前端层和中间逻辑层(后端数据层的sql语言倒是一直恒定)
2、前端ui层框架和控件一直稳定不下来
而以上这两个特点是过去20年来开发一直爽的重要原因。
一、多种语言,而且技术复杂化
1、后端-数据层:开始出现nosql、大数据湖仓、大数据计算引擎、大数据查询引擎、大数据搜索引擎
2、中间-逻辑层:采取与前端不一样的编程语言;而且采取各种中间件
3、web层:出现专门一层,采取与前端、逻辑层都不一样的编程语言,如php、ruby、python
4、前端-ui:html展示编程语言、js前端控制编程语言、ajax数据传输;开始出现mvvm前端技术架构框架;每3-5年就来一次新的前端框架热潮兴起与衰落更替
二、无代码/低代码工具在崛起
1、无代码:从oa表单-工作流审批-移动展示报表图表这套功能流水线中脱颖而出
2、低代码:从微信小程序前端ui控件-可视化ui设计工具-js编程语言这套技术流水线中脱颖而出
但类似sap的abap、oracle pl-sql、salesforce apex这些专门的企业管理软件编程语言-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编程语言,这20年来却一直未能在产业界出现。
(4)ai时代是否能爽
gpt-3在2020年发布,这是一个生成大模型,这几年陆续也发布了更垂直化的一些特定生成大模型:
如文本生成大模型:davinci
如代码生成大模型:codex
如图片生成大模型:dall e-2
很多人尝试用codex进行:
代码补齐
代码生成
代码规范检查
代码差错
代码测试代码生成
很多人尝试用codex生成一些独立小应用,甚至生成一个独立的增删改查代码框架,这不禁让我想起大连雅奇的时代。
很多人甚至在尝试把sap erp、oracle erp、salesforce crm的在线帮助爬虫下来喂给开源大模型,不仅进行问答式搜索,甚至想探索erp/crm功能设计文档辅助生成。
关键词: